自動潤滑脂寬溫度范圍滴點測定儀的工作原理基于潤滑脂滴點的定義(即潤滑脂在規定條件下加熱時,從特定容器中滴下第一滴或流出的溫度),通過自動化系統實現溫度控制、滴落檢測和數據記錄,核心流程如下:
1. 樣品準備與放置
將待測試的潤滑脂按照標準方法(如 GB/T 4929、ASTM D2265)裝入專用脂杯(通常為黃銅材質,底部有規定尺寸的小孔),并將脂杯固定在儀器的樣品架上,確保脂杯下方有用于承接滴落物的容器(或檢測區域)。
2. 溫度控制與加熱系統
儀器通過精密加熱裝置(如電阻加熱絲、紅外加熱模塊)對脂杯及周圍環境進行加熱,同時通過溫度傳感器(如鉑電阻、熱電偶)實時監測脂杯附近的溫度。
升溫速率嚴格遵循標準要求(通常為 5±1℃/min),由閉環溫控系統(如 PID 控制器)調節加熱功率,確保溫度均勻、穩定上升,覆蓋寬溫度范圍(通常 - 50℃至 300℃以上,具體取決于儀器設計)。
3. 自動滴落檢測
當潤滑脂被加熱至逐漸軟化、流動性增加,最終從脂杯底部小孔滴落第一滴時,儀器的自動檢測系統會實時捕捉這一信號:
常用檢測方式為光學傳感(如激光或紅外光路):在脂杯正下方設置光源和接收器,第一滴液體滴落時會遮擋光路,接收器檢測到光信號的突變,觸發記錄指令。
部分儀器采用稱重傳感:通過高精度微量天平檢測承接容器的重量變化,當第一滴液體落下時,重量的微小增量被捕捉,作為觸發信號。
4. 數據記錄與結果輸出
檢測系統觸發后,儀器立即記錄此時溫度傳感器的讀數,該溫度即為潤滑脂的滴點。同時,系統自動存儲或顯示加熱曲線、滴點溫度等數據,實現全程自動化,減少人工觀察的誤差。
核心特點
通過自動化控制加熱速率、精準檢測滴落瞬間、實時記錄溫度,確保在寬溫度范圍內(適應不同類型潤滑脂的耐高溫特性)高效、準確地測定滴點,滿足工業中對潤滑脂耐高溫性能的評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