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滅火劑凝固點測定儀是用于檢測泡沫滅火劑在低溫環境下發生凝固時溫度的專用設備,其測定結果直接關系到滅火劑在寒冷地區的儲存、運輸和使用效能。以下是其標準使用方法,涵蓋準備、操作、讀數及收尾全流程:
一、使用前準備
1. 儀器與樣品檢查
儀器狀態確認:檢查測定儀外觀無破損,電源線路、制冷管路連接牢固,無漏電、漏液現象;打開儀器電源開關,確認顯示屏、制冷系統、攪拌裝置(若有)運行正常,無報錯提示。
樣品準備:取待測試的泡沫滅火劑樣品,確保樣品均勻無分層、無雜質(若有沉淀需先充分攪拌均勻);根據儀器要求的樣品量(通常為 50-100mL),用潔凈、干燥的取樣瓶準確量取樣品。
輔助工具準備:準備符合精度要求的溫度計(若儀器無內置高精度溫度傳感器)、移液器、燒杯、濾紙等,確保工具清潔干燥,避免污染樣品。
2. 儀器校準(定期或使用前)
按照儀器說明書,使用標準物質(如已知凝固點的校準液)對測定儀的溫度顯示系統進行校準,確保溫度讀數誤差在允許范圍內(通常≤±0.1℃)。
檢查儀器的降溫速率控制功能,確保能穩定維持 1-2℃/min 的降溫速度(凝固點測定的核心參數)。
二、核心操作步驟
1. 樣品裝載
打開測定儀的樣品室(或冷卻浴),將盛有樣品的潔凈試管(或儀器配套樣品容器)放入樣品槽中,確保樣品液面低于冷卻浴液面(或符合儀器規定的浸沒深度)。
若儀器內置攪拌裝置,將攪拌槳緩慢放入樣品中(避免觸碰容器壁);若需外接溫度計,將溫度計插入樣品中心位置(深度約為樣品高度的 2/3),確保溫度計與樣品充分接觸。
2. 參數設置
打開儀器主電源,進入操作界面,根據待測試樣的預估凝固點范圍(如普通泡沫滅火劑凝固點多在 - 5℃至 - 20℃之間),設置目標降溫溫度(通常低于預估凝固點 5-10℃)和降溫速率(推薦 1℃/min,按標準 GB/T 603-2002 執行)。
開啟 “攪拌功能"(若有),設置攪拌速率(以樣品均勻受熱 / 受冷為宜,避免樣品飛濺)。
3. 降溫與觀察
啟動 “制冷" 程序,儀器開始按設定速率降溫,密切觀察樣品狀態及溫度變化:
初始階段:樣品為液態,溫度持續下降;
接近凝固點時:樣品中開始出現微小結晶(或絮狀物),此時記錄的溫度為 “初凝溫度";
繼續降溫:樣品逐漸失去流動性,變為固態(傾斜樣品容器無明顯流動),此時記錄的溫度為 “凝固溫度"。
觀察過程中,若樣品出現過冷現象(溫度低于預估凝固點仍未凝固),可輕輕攪拌樣品或加入少量同類樣品的晶種(需符合標準規定),促進凝固。
4. 數據記錄
待樣品凝固后,記錄 “初凝溫度" 和 “凝固溫度",通常以凝固溫度作為該泡沫滅火劑的凝固點(具體按產品標準或檢測規范執行)。
為確保準確性,建議重復測定 2-3 次,取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多次測定誤差應≤±0.2℃)。
三、使用后收尾
1. 儀器關停
測定完成后,先關閉 “制冷功能" 和 “攪拌功能",待儀器溫度回升至室溫(或 10℃以上)后,再關閉主電源,避免低溫下直接斷電損壞制冷系統。
2. 樣品與器具清理
取出樣品容器,倒掉凝固的樣品(按環保要求處理),用清水沖洗容器、攪拌槳、溫度計等器具,晾干后收納;若樣品有殘留油污,可用無水乙醇擦拭清潔。
清理儀器樣品室(或冷卻浴),若有樣品泄漏,及時用干布擦拭干凈,避免殘留樣品凍結后損壞儀器。
3. 儀器維護
記錄儀器使用情況(樣品名稱、測定結果、運行狀態);
定期(如每月)檢查制冷系統的制冷劑液位,若不足需聯系專業人員補充;
長期不用時,斷開儀器電源,覆蓋防塵罩,存放于干燥、通風的環境中。
四、注意事項
安全防護:操作過程中避免觸碰儀器冷卻浴或制冷部件,防止低溫凍傷;儀器需接地使用,避免漏電風險。
樣品代表性:取樣時需從滅火劑儲罐的不同位置抽取,混合均勻后測定,確保樣品具有代表性。
避免污染:所有接觸樣品的器具必須潔凈,嚴禁與其他化學品交叉使用,防止樣品被污染導致結果偏差。
儀器校準:建議每半年對儀器進行一次全面校準(由專業機構或按說明書自行校準),確保測定結果的準確性。
五、延伸提示
不同類型的泡沫滅火劑(如蛋白泡沫、氟蛋白泡沫、水成膜泡沫)凝固點要求不同,測定前需明確對應的產品標準(如 GB 15308-2006《泡沫滅火劑》),嚴格按標準規定的條件(如樣品預處理、降溫速率、結果判定)操作,確保檢測結果符合規范要求。
若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儀器降溫異常、溫度顯示不準等問題,應立即停機,聯系儀器廠家售后人員檢修,不可自行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