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適用范圍
本儀器適用于按照國家標準 GB/T 8018《汽油氧化安定性測定法(誘導期法)》,測定車用汽油、航空汽油等產品的氧化安定性,通過檢測樣品在規定條件下的誘導期,評價汽油在儲存和使用過程中的抗氧化能力,為石油化工生產、油品儲運、質檢機構等提供數據支持。
二、前期準備
(一)儀器檢查
確認儀器電源、氣源(如氮氣,純度≥99.9%)連接正常,無泄漏、松動情況。
檢查加熱系統(油浴 / 水浴)、壓力傳感器、攪拌裝置、計時模塊功能完好,顯示屏顯示正常。
核對反應彈(高壓釜)密封件(密封圈、墊片)無老化、破損,確保密封性能可靠。
(二)試劑與樣品準備
準備符合標準要求的氧氣(純度≥99.5%),根據儀器規格檢查鋼瓶壓力是否充足。
樣品需充分搖勻,去除機械雜質和水分(若有水分需靜置分層后過濾),取樣溫度控制在 15℃~30℃,避免陽光直射。
按儀器說明書要求,準備清洗用溶劑(如無水乙醇、石油醚),用于試驗后反應彈的清潔。
三、操作步驟
(一)樣品加載
打開反應彈蓋,用取樣器準確量取規定體積(通常為 50mL,具體以儀器說明書和國標要求為準)的汽油樣品,注入反應彈內。
確保樣品無灑漏,避免帶入空氣氣泡,將反應彈密封蓋擰緊(注意力度均勻,防止密封失效)。
(二)充氧與排氣
連接反應彈與氧氣源,打開氧氣閥門,向反應彈內充氧至規定壓力(通常為 689kPa,約 100psi),保持 30s~60s。
緩慢釋放反應彈內氧氣,重復充氧 - 排氣操作 2~3 次,置換反應彈內空氣,確保試驗環境為純氧氛圍。
充氧至規定壓力,關閉氧氣閥門,斷開氣源連接,檢查反應彈壓力是否穩定(無明顯泄漏)。
(三)儀器參數設置
打開儀器電源,進入操作界面,按國標要求設置試驗溫度(通常為 100℃±0.5℃)、攪拌速度(按儀器說明書推薦值,一般為 300r/min~600r/min)。
確認計時功能復位,設置壓力下降閾值(通常為 138kPa,約 20psi,即當反應彈內壓力較初始壓力下降 138kPa 時,儀器自動記錄誘導期)。
(四)啟動試驗
將密封完好的反應彈放入加熱浴中,確保反應彈浸沒在加熱介質(油或水)中,且不與儀器內壁、其他部件碰撞。
啟動加熱、攪拌和計時程序,儀器開始升溫,升溫過程中觀察壓力變化,待溫度穩定在設定值后,正式進入氧化反應階段。
試驗過程中,儀器實時監測反應彈內壓力,若壓力下降達到設定閾值,自動停止計時,記錄誘導期數據;若未達到壓力下降閾值,需按國標要求運行至規定時間(通常為 16h),記錄試驗結果。
(五)試驗結束與樣品處理
試驗結束后,關閉加熱和攪拌功能,待反應彈自然冷卻至室溫(嚴禁驟冷),緩慢釋放彈內剩余氣體(釋放速度不宜過快,避免樣品噴濺)。
打開反應彈蓋,取出樣品,按環保要求處理廢棄樣品,用準備好的溶劑清洗反應彈內壁、密封件及相關部件,晾干后妥善存放。
四、結果記錄與數據處理
記錄儀器顯示的誘導期數據(單位:min),同時記錄試驗日期、樣品名稱、取樣地點、試驗溫度、初始壓力、壓力下降值等關鍵信息。
若平行試驗(通常做 2 次平行樣)結果的相對偏差符合國標要求(一般不大于 5%),取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若偏差超標,需重新取樣進行試驗。
數據記錄需規范、準確,并存檔留存,以備追溯。
五、注意事項
試驗過程中嚴格遵守高壓操作規范,嚴禁在反應彈未冷卻、未泄壓的情況下打開密封蓋,防止高壓氣體和高溫樣品噴濺傷人。
加熱介質需定期更換,保持清潔,避免影響溫度均勻性;壓力傳感器需定期校準(建議每年至少 1 次),確保檢測精度。
樣品為易燃液體,試驗環境需通風良好,遠離火源、熱源,配備滅火器材,避免發生安全事故。
若儀器出現壓力異常泄漏、溫度失控等故障,應立即停止試驗,切斷電源和氣源,排查故障后再使用。
操作人員需經過專業培訓,熟悉儀器原理、操作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項,方可進行試驗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