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氧分析儀是用于精確測量氣體中微量氧氣含量(通常在 ppm 甚至 ppb 級別)的精密儀器,廣泛應用于化工、電子、冶金、環保等領域。為確保其測量準確性、延長使用壽命并保障操作安全,使用時需注意以下事項:
一、儀器安裝與環境要求
安裝位置
避免安裝在振動劇烈、溫度急劇變化(如陽光直射、空調出風口)或有強電磁干擾(如電機、變壓器附近)的區域,這些因素會影響傳感器穩定性和電路精度。
遠離腐蝕性氣體(如硫化氫、氯氣)、粉塵較多或濕度超標的環境(一般要求相對濕度≤85%,無冷凝),以防傳感器中毒或電路短路。
氣路連接
氣路管材需選用惰性材料(如不銹鋼、聚四氟乙烯),避免使用普通橡膠管(可能釋放氧氣或吸附 / 解析氣體,造成污染)。
連接前清洗氣路,去除殘留的油污、水分和雜質,可通過吹掃惰性氣體(如高純氮氣)預處理。
確保接口密封良好,防止外界空氣泄漏進入測量系統(空氣中氧氣含量約 21%,微小泄漏會導致結果偏大)。
二、操作與校準注意事項
開機與預熱
開機前檢查電源電壓是否與儀器額定電壓匹配,確認氣路閥門處于關閉狀態。
嚴格按照說明書要求進行預熱(通常需 30 分鐘至 2 小時),待儀器穩定(如溫度、電路參數達標)后再開始測量,否則會導致數據漂移。
校準規范
定期校準:根據使用頻率和精度要求,定期(如每 3-6 個月)用標準氣體校準。校準氣體需溯源至國家計量標準,濃度應接近實際測量范圍(如測量 1-10ppm 氧,可選用 5ppm 標準氣)。
校準步驟:先通入高純惰性氣體(如 99.999% 氮氣)進行 “零點校準",確保儀器顯示接近 0;再通入標準氣體進行 “量程校準",記錄并修正偏差。
避免校準污染:校準過程中,標準氣體需穩定通入足夠時間(確保氣路充滿標準氣),且不可中途中斷或混入其他氣體。
樣品氣處理
若樣品氣含水分、粉塵或腐蝕性成分,需先通過預處理系統(如過濾器、干燥器)凈化,否則會損壞傳感器(如電化學傳感器遇水可能失效)。
控制樣品氣流量在儀器規定范圍內(如 0.5-2L/min),流量過大可能導致傳感器響應不穩定,過小則會延長測量時間。
三、傳感器維護與壽命管理
傳感器保護
不同類型傳感器(如電化學、氧化鋯、順磁式)有不同特性:
電化學傳感器: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高濃度氧環境中(如超過量程的氧氣可能導致電極老化),且需注意電解液是否干涸(部分型號需定期補充)。
氧化鋯傳感器:需在高溫下工作(通常 600-800℃),開機時需緩慢升溫,避免驟熱驟冷導致陶瓷元件破裂;禁止在不通氣狀態下加熱,以防元件過熱損壞。
順磁式傳感器:避免劇烈振動,防止磁路結構偏移影響測量。
傳感器達到使用壽命(如電化學傳感器一般 1-2 年)后需及時更換,不可超期使用(會導致精度下降甚至失效)。
避免過載沖擊
嚴禁將高濃度氧氣體(如空氣)直接通入測量系統(尤其針對低量程儀器,如 0-100ppm),否則可能瞬間損壞傳感器或導致電路過載。若需測量高氧樣品,需先通過惰性氣體稀釋至量程內。
四、數據記錄與故障處理
數據記錄與分析
記錄測量時的溫度、壓力、流量等參數,以便后續數據追溯和異常分析(如壓力變化可能影響氣體濃度換算)。
若發現數據異常(如突然跳變、持續漂移),先檢查氣路是否泄漏、傳感器是否過期、是否有污染,而非直接調整儀器參數。
常見故障處理
若顯示值偏高:檢查氣路是否泄漏、預處理系統是否失效(如干燥器飽和導致水分進入)、傳感器是否中毒。
若顯示值偏低或無響應:可能是傳感器老化、氣路堵塞(如過濾器堵塞導致流量不足)或電路故障,需停機檢查,不可強行繼續使用。
故障處理需由專業人員操作,禁止私自拆卸傳感器或電路部件,以免擴大損壞。
五、關機與長期存放
關機步驟
先關閉樣品氣閥門,繼續通入惰性氣體吹掃氣路幾分鐘,清除殘留氣體(尤其腐蝕性氣體),再關閉儀器電源。
若儀器帶有加熱部件(如氧化鋯傳感器),需待其冷卻至室溫后再斷電,避免高溫損壞元件。
長期存放
存放前確保傳感器處于 “保護狀態":電化學傳感器需在惰性氣體環境中存放,氧化鋯傳感器需干燥保存。
定期通電預熱(如每月一次),防止電路元件受潮或老化,延長儀器壽命。
六、其他注意事項
操作人員需經過培訓,熟悉儀器原理和操作流程,避免因誤操作導致損壞或數據錯誤。
定期檢查儀器外觀、電纜線和接口,若有破損或松動需及時維修。
嚴格遵守儀器說明書的特殊要求(如部分傳感器需避免接觸油脂,否則會失效)。
通過以上注意事項的規范執行,可有效保證微量氧分析儀的測量精度和穩定性,降低故障風險,延長其使用壽命。